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景区新闻

金华山再添智者寺新胜景

更新时间:2015-01-09

 

  在金华尖峰山西麓的一处山坳里,一组依山而建、气势雄伟的唐宋风格建筑正在加紧建设中。目前,大雄宝殿、藏经阁、天王殿等主体建筑均已雄姿初现。在不久的将来,叮叮当当的施工声,将很快被晨钟暮鼓和木鱼声所替代。

  名为复建,实则更胜往昔,这就是金华山的千年历史名刹智者寺。20086月,浙江省民宗委正式批准复建智者寺。该项目还得到了世界佛教论坛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鼎力支持。自2010526日举行复建奠基仪式后,智者寺的复建工程在古刹原址稳步推进。继2013年霞客古道复建后,金华山将再添一处原址复建的历史人文新景观。

  当前,双龙风景区正处于从溶洞单一主打景观,向休闲、养生、避暑、健身等多元化旅游转型的关键期。业内专家指出,复建智者寺对丰富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内涵,提升双龙风景区旅游竞争力,促进金华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,具有多方面的意义。

  未来的金华山,将形成“漫步尖峰山、参禅智者寺、观景双龙洞、祈福黄大仙、避暑浙中凉都”的精品游线新格局。其中,智者寺就是一张响当当的金华山旅游新名片。

  千年名刹复建更胜往昔

  而今,金华山以双龙洞闻名于世,以至于很多金华人“只知双龙洞,不闻智者寺”。其实,在历史上,智者寺的名气远胜于双龙洞。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(公元526年),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,而双龙洞到唐代才被发现和开发。

  智者寺原址就在原金华尖峰水泥厂,东携尖峰山,南握罗店镇,西搂金华山关,北倚滚钟山,三面环山。该寺系南朝梁代楼约法师道场,又名智者广福禅寺、智者圣寿禅寺。因其规模宏大,寺院壮观,寺僧众多,香火鼎盛,方丈楼约佛法深广,又得“智者国师”之殊荣等原因,而一举成为江南名刹。

  历史上金华山智者寺香火鼎盛,在江南颇具声望。刘长卿、贯休、陆游、徐霞客等历代众多名人为智者寺留下了大量诗篇、游记和画卷作品。与历史上众多文化遗存一样,智者寺也是屡建屡毁,屡毁屡建。民国时,智者寺部分殿宇毁于火灾。到1985年,因原金华尖峰水泥厂扩建,智者寺建筑被拆除,原址仅存古井一口。

  据《双龙风景区区志》副主编陈德松考证,金华山的道、释、儒文化积淀极为深厚。晋代始建的赤松宫,南朝梁代的智者寺和讲堂洞,就是金华山道、释、儒文化的代表性胜迹。其中,有1600多年历史的赤松宫,现已移址重建为黄大仙宫,香火延至海内外;有近1500年历史的智者寺,也在加快复建中,这不仅是金华山的佛教代表,未来还将成为浙中西部的佛教佛事活动中心。

  在当地政府部门、民间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,复建智者寺从选址开始,征迁、规划、筹资、建设稳步推进。很快,一座规模更胜于昔日的智者寺将雄立于金华山的南大门。届时,人们有望看到“花水衬亭榭,殿堂隐绿林;香烟凝云霭,朝暮钟鼓鸣”的旅游胜景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力求恢复唐宋鼎盛形象

  金华山历来是道、释、儒三教荟萃的名山,双龙则是文化内涵丰富、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如何使智者寺的复建,成为挖掘金华山历史文化内涵的“扛鼎之作”?成为增强双龙风景区旅游竞争力的“新法宝”?

  智者寺复建工程的规划设计专家多方汲取意见,最后确定智者寺建筑总体定位唐宋风格,力求恢复至唐宋鼎盛时期的禅宗佛寺形象,打造成配套功能齐全,佛教景观与金华山历史、人文、自然景观和谐相融,国内外知名的佛教胜地和旅游佳境。

  智者寺建筑宏伟,亭榭耸立,润泉旁绕,三面青山,寺门空旷轩爽,实为游览、朝圣之胜地。从复建工程的规划来看,智者寺总体布局构思,简而言之就是“一”加“二”。“一”指一条自由轴线,即建筑与景观结合山形地势进行自由式空间布局。“二”就是指两条水脉,寺东的慈源溪、寺西的灵源溪,水脉寓意为龙,龙尾深入山区,龙身夹抱山脉,水流沿山体南下,龙首在寺院前汇合,形成放生池,隐喻“双龙戏珠”景象。同时,智者寺的规划还有“一高点”,即在轴线北端有一藏经阁,成为俯瞰全寺的制高点。

  寺院规划为四大功能区

  据规划专家介绍,智者寺总体按照功能划分为入口区、寺院核心区、东苑、西苑等四大区域。

  入口区主要有九龙壁、入口广场、洗心莲池、南门、八功德水广场、三归桥等。为营造“深山藏古寺”的意境,以高大乔木如水杉、银杏等,在九龙壁前形成大禅林,相对于南门后开阔的八功德水广场,达到“先抑后扬”、“先隐后转”的空间感受效果。八功德水为放生池,是开放式山水园林的重点表现,开阔的大面积水广场则与大禅林、寺庙建筑群等共同形成开放有序的空间组合。

  中心区建筑组群主要分为三进。一进包括天王殿、钟鼓楼、迦蓝殿、祖师殿;二进为大雄宝殿、文殊阁、普贤殿、大慧堂、博物馆;三进有藏经阁、观音殿、地藏殿。此外,还有方丈院、雷音亭、佛茶苑、库房、监院楼、云水堂、僧堂等建筑。

  东苑规划为养生别院、月映禅语、戒语别业、慈源禅境。该区位于慈源溪水脉龙尾,月印禅池,山林围合,开合有序。养生别院和慈源禅境,以禅修文化的传播、传承和拓展为主,将禅的意境、禅的智慧、禅的故事融汇到建筑与自然环境中。无论游客还是居住者,都能感受到环境所蕴含的禅意,处处是佛。

  西苑规划有百草园、灵源胜景、慈心别院、塔林、崇宁宝塔。该区以灵源(慈心)胜景为中心,崇宁宝塔为制高点,体现西方极地世界境地,体现了归真、往生的精神追求。

  智者寺碑有望完璧归赵

  紧邻智者寺西北侧,有一条穿梭于茂密山林中的古道。很多市民从这里登上金华山,健身、休闲和旅游。这就是2012年挖掘开发的霞客古道,如今已声名远播,成为金华市民闲暇时郊游的好去处。2013年双龙景区以新整修而成的霞客古道为载体,承办2013年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,打造中国健身名山。

 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及其《徐霞客游记》与智者寺渊源流长,两者又都是金华山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。《徐霞客游记》有“千古奇书”之誉,其中洋洋洒洒的4000多字《浙游日记》把大半篇幅留给了金华山。 

  公元1636年十月初九,徐霞客从兰溪水路经金华城抵达罗店。在从霞客古道启程登金华山之前,他在古道旁的智者寺里见到了智者寺碑(即《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碑》)。该碑为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陆游手笔,珍贵的是碑阴还镌刻着陆游与智者寺僧行书手牍数篇。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,“碑楷牍行,俱有风致”,颇为欣赏。徐霞客本想找拓工代为摹拓,但终是“恨无拓工,不能得一通为快”。

  根据碑文记述,该碑为寺僧仲玘委托陆游撰并书。仲玘作出委托的同时,陆游好友姜邦杰“复以手书助之请”。然而,未等陆游动笔,姜邦杰就已去世。陆游对此颇为感念,为遂故友之情,提笔写下该碑文。

  专家介绍,该碑十分珍贵。首先它记录了智者寺的历史和重建过程,是一份关于智者寺难得的文献资料;二是陆游传世书法作品不多,特别是石刻作品更少,而此件碑刻,陆游书写时79岁,是他晚年唯一存世的石刻作品。同时,该碑除正面楷书外,碑阴尚刻有陆游与寺僧仲玘手札八件,字体为行草书,书法飘逸潇洒,秀润挺拔。徐霞客观碑后点评为“碑楷牍行,俱有风致”。以行草书刻碑,虽然唐太宗开风气于先,但在唐宋之际,行草书碑仍不常见。因此,该碑可以称得上是唐宋行草入碑的一个典范。

  令人欣慰的是,这一“陆游撰并书”之碑历经800余年仍得以完好保存,现藏于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待复建工程完成后,智者寺碑有望“完璧归赵”,成为不可多得的镇寺之宝和旅游胜景。

  新闻链接:智者寺的前世今生

  南朝梁天监十一年(512年),梁武帝召楼约进京受菩萨戒,并亲执弟子礼,敕封为智者国师。智者楼约法师为金华佛教丛林著名高僧,名慧约,字德素,浙江乌伤(今义乌)人。普通七年(526年),梁武帝于金华山芙蓉峰(即尖峰山)麓为智者国师敕建智者寺。梁大同元年(535)九月十六日智者国师圆寂。

  至唐代,智者寺已闻名遐迩。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游智者寺时画有《童真观音像》、《释迦牟尼像》及《世支(势至)像》。此三幅画像后均刻石勒碑,一直置于智者寺内玻璃阁下。智者寺于唐代建有祝圣放生池。后又建有草堂、双清堂及雷音亭、倚松亭,并有“慈源”、“灵源小憩”、“灵源胜地”、“上方境界”等匾额及景观。

  宋太宗淳化年间(990-994)及至道年间(995997)曾于智者寺两降御书共120卷。

  宋宁宗嘉泰三年(1203),仲玘方丈主持重建智者寺,于寺前“凿大池潴水”并“增门之址”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为其撰《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》。此记的手迹及陆游的《与僧仲玘八札》手迹均刻石勒碑。

  明万历十年(1582),金华知县汪可受又主持重修智者寺。

  智者寺香火鼎盛时,曾有寺僧千余,为江南名刹。历代文人雅士游寺时,留下较多诗篇和游记。其中著名的作者有:唐代刘长卿、戴叔伦、贯休;宋代王柏、金履祥、喻良能、谢翱、吕浦、苏简、方凤;元代吴师道、许谦、胡助、柳贯;明代童冀、张孟兼、叶干、徐霞客;清代丁健、诸锦及现代的郁达夫。

  民国时,智者寺部分殿宇毁于火。解放后,于智者寺故址建金华尖峰水泥厂。1985年水泥厂扩建后全毁。

  2010526日,智者寺复建工程正式奠基。规划红线用地面积1374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40301 平方米。建筑色彩均采用中国传统寺院建筑木结构的色系,木柱、梁均采用栗壳色或赭石红,以期恢复唐宋鼎盛时期禅宗佛寺形象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服务条款 | 订购流程 | 帮助中心

主办单位:金华双龙旅游发展总公司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金华市双龙风景区  电话:(0579)82343576 83202095
Copyright © 2011 ShuangLongDong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