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抱双龙

作者:骆有云  更新时间:2014-09-14

    甲午初秋,烈日当空,在暑溽的热浪下,让人昏昏欲睡,最难将息将就。车过金华罗店,山道弯弯,水声哗哗,两边的绿树遮天蔽日,给人透出丝丝凉意,前方就是慕名已久的金华双龙洞了,真想把它揽入怀抱,肌肤相亲。

  对双龙洞的认识,缘因小学课本中叶圣陶先生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的渲染启蒙,此番身临其境,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感受感悟感慨呢?

  双龙洞海拔520米,由内洞、外洞、耳洞组成。洞口轩朗宽敞,可容千人驻足聚会。两侧各有酷肖龙头的钟乳石,一为黄龙,一为青龙,内洞还有龙爪、龙尾,可谓是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,显得变幻莫测。

  洞口西壁的“双龙洞”摩崖石刻为唐人手迹,东壁“洞天”则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,“三十六洞天”则为国民党元老、近代书法大家于右任的手笔。

  千尺横梁压水低,轻舟仰卧入回溪。进入内洞须经蛤蟆嘴逆水而行,洞穴宽约3米许,长约12米,水面离穴顶仅尺许。游人入内,必须仰卧小舟中,徐徐送入洞内,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耳,可谓是奇中多趣,趣中有险。我与浙江卫视的何先生同卧一舟,他身材高大,大腹便便,我极担心他的鼻子及腹部会被岩顶刮擦。其实,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我们静卧舟中,屏声息气,小舟徐徐行驶,便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在游记中所描绘的情景:“……船就慢慢移动,眼前昏暗,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朝我挤压过来……”

  双龙洞景区为人们探访览胜,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。记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慕名前来游览,他在双龙洞《浙游日记》中记载:“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西出,经外洞而去。俯视其所出处,低覆仅余尺五,正如洞庭右衽之墟,须贴地而入,等彼下以土,此下以水为异耳。”

  当时的双龙洞地处偏远,人迹罕至,游之不易,还需冒点险。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说:“乃解衣置盆中,赤身伏水,推盆而进隘。”也就是说,他为了进洞,向附近村民潘老太借了个大浴盆,脱光衣服,放入盆内,自己则蹚水推盆摸黑而入。徐霞客游双龙洞后,还游览了冰壶洞、朝真洞等。午后返回,早已精疲力竭,但他为美景所陶醉,意犹未尽。热情好客的潘老太,预备农家饭菜盛情款待。临别时,徐霞客千恩万谢,还礼送了一把杭伞作为酬谢,这对偏远山区的农家老人,也算一件稀罕之物。

  双龙之幽奇,则在乘舟入洞,寒气袭人,暑意全消。内洞约3500平方米,人称“龙宫”。在五色灯光的映衬下,怪石嶙峋,巍峨参差。这些怪石可不是寻常之物,是千万年以来水石溶融消磨的产物,叫做钟乳、石笋,且造型奇特,可谓五彩纷呈,栩栩如生。导游小姐妙口生花,打着手电灯光,引导游人的目光去寻踪探奇,真让人目不暇接:金华火腿、金华佛手、仙人幔帐、将军腿、水帘洞、老寿星、神仙桃、千年灵芝、倒挂蝙蝠、神龟探海、青蛙盗仙草……凝神观其形态,又细细去品味,真是变幻莫测,天马行空,任人想象,莫名其妙。我曾作如此猜想,尽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但旅游资源开发的演绎描摹,则给这些水石的精灵以生命的活力、张力和魅力。

  穿过人工开凿的石灰岩隧道,曲径通幽,水声哗哗,拾阶而上,一帘飞瀑声如惊雷,铺天盖地,极具气势。记得郭沫若先生畅游冰壶洞时,曾题《冰壶洞》诗曰:“银河倒泻入冰壶,道是龙宫信是诬。满壁珠玑飞作雨,一天星斗化为无。瞬看新月轮轮饱,长有惊雷阵阵呼。压倒双龙何足异,嶔崎此景域中孤。”双龙洞、冰壶洞各具特色,赞赏大自然的神奇,历代众多大家名家触景生情,纷纷击节而歌。

  出洞时,浑身的凉爽倏然消退。夕阳西斜,满目葱茏,流水潺潺,鸟语啾啾,知了在枝头不知疲倦地欢歌,薄暮黄昏,好一番诗情画意的曼妙。

  ……

  夕阳西下,怀抱双龙,山泉欢快地流淌。一代代不由自主竭尽全力地活着的人走远了,自然山水和满山覆盖的山林植被是否也走远了?历史在白云苍狗的漫漫发展中,不知不觉地体认着一种永恒:山水无言,大道至简,一切都流溢消磨在禅意的空灵中了。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服务条款 | 订购流程 | 帮助中心

主办单位:金华双龙旅游发展总公司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金华市双龙风景区  电话:(0579)82343576 83202095
Copyright © 2011 ShuangLongDong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