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宗始国清寺

作者:王朝阳  更新时间:2014-09-28

   一弯溪水相随,两边高树遮天,走在通往国清寺的林荫大道上,竟丝毫察觉不到炎热。虽是夏日艳阳高照,但一点也不影响游玩兴致。

  “龙楼凤阙不肯住,飞腾直欲天台去。”想象当年李白南游浙江,对天台山景致情有独钟,而写下千古名篇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,就感觉这不是一般的好风景,简直是仙境了。

  经寒拾亭,只见参天老树一排排、一层层绵延着、铺展着,其清幽舒爽的环境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世外桃源。眼睛从一片松枝间挂出去便怎么也收不回来,那种猝不及防的美的冲击,完全超乎我的想象。越过丰干桥,迎面巨大的“隋代古刹”照壁让不少游人驻足拍照。阳光朗朗地落在金黄色的照壁上,青色的藤蔓爬满壁角,枝枝叶叶就是一条条时空隧道,把人们带回到一个久远的年代。一幅楹联“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,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”,颇有气势。这是转过照壁才看到的,一般古刹山门都是朝南开的,国清寺却朝东开,确实与众不同。

  进山门直转弯,25米长的引道两旁浓荫蔽日。修竹夹道,翠绿欲滴,国清寺的真实容颜渐渐展开。游人悠闲的步履叩响光滑的卵石,飘逸出一种诗意的幽雅。弥勒殿、雨花殿前,许多游客燃起香烛膜拜。大雄宝殿前,一个大大的“佛”字指引人们向善的虔心。青铜雕塑的释迦牟尼披一身铜质的光芒,让人仰望。此刻,一切的言语皆是多余,一切的杂念都归于宁静淡泊。

  曲折的台阶把人们引向碑亭。碑亭的匾额上,赵朴初手书的“法乳千秋”遒劲有力。走进它,就会不自觉地被引向一个恬静安详的内心境界。

  国清寺是中国佛教第一宗派“天台宗”的发祥地,是日本、美国、朝鲜“天台宗”的祖庭,己有1400多年历史。

  亭内立着三块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石碑。正中是“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”,赞颂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,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,右边是“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”,记载日本传教大师最澄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,业成回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,左边是“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”,记述最澄大师回国后,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绩。

  自然景观与梵音禅意的邂逅,便有了它独具的精神海拔和思想高度,这是天台山的际遇,也是它的造化,那些虬枝老松撑起的如云冠盖,把一段段恢弘的历史和传说不经意地掩藏了,大师们的智慧融入了大树的怀抱中,我们似乎能听见它深沉的呼吸和平静的倾诉。

  雕岩造像的声音,曾经打破了山林的沉寂,辛勤汗水的滋润,让坚硬的岩石获得了生命的灵性,于是这些面含慈容、寄托天下苍生愿望和希冀的宝物,在这片空灵的土地上永世安生,让人在虔诚膜拜时,那颗饱经世事风雨的疲惫之心,得到回归家园的安宁和对峥嵘岁月的真诚感悟。

  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,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,或摧于风暴,屡毁屡建。每次重修,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,不仅让红尘中的一个个心灵得到别样的宁静,也让生命因此获得从容。

  远离尘世,并非为了当隐士。国清寺不喜热闹,却把春山秋月深藏心里,化成美景,耐人品读。山水风流,蓊郁宁静,斑驳的树影与地上卵石相映成趣,摇曳的青枝在挺拔的树干上轻盈地舞着,树起中国宗教文化的地理坐标。

  溪水是2000多年的溪水,别无二致。大树的根须饱蘸了溪水的灵秀,站满山坡幽谷,如同列阵迎接远方客人的仪仗队员。它们年年岁岁聆听风的脚步,把岁月风骨扎入历史的土壤,思想却高过头颅,抚摸未来的晴空。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服务条款 | 订购流程 | 帮助中心

主办单位:金华双龙旅游发展总公司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金华市双龙风景区  电话:(0579)82343576 83202095
Copyright © 2011 ShuangLongDong All Rights Reserved.